新疆農業
新疆自治區以綠洲農業為特色。
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以小麥分布最廣泛。
經濟作物:以長絨棉為主,還有油菜、胡麻、芝麻、甜菜等。南疆的桑蠶業發達。葡萄、哈密瓜等水果全國著名。
牧業:我國四大牧區之一,新疆細毛羊、伊犁馬、巴里坤馬、塔城牛、福海大尾羊、三北羔皮羊等為優良畜種。
2004年農業總產值達到750.68億元,糧食總產達到828.53萬噸,棉花總產175.25萬噸,肉類總產128萬噸,特色林果面積發展到1004萬畝。同時,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紡織、食品加工業,加快了由原料輸出向商品輸出的轉變步伐,紗產量到2004年25萬噸,糖產量達到30萬噸。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到2004年全區資產在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家,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24家。糧經比漸趨合理,結構多元化趨勢明顯。全區地方總播面積中糧食作物為1780萬畝,經濟作物為1590萬畝,糧經比達到1.12:1 。糧食作物內部結構多元化,小麥面積調減較大,豆類和其他谷物面積增加。經濟作物也在向種類多樣化、結構多元化方向發展,除油料外,其他種類大部分增加或持平。
園藝業有了突破性進展。2001年全區園藝作物總面積達到633.35萬畝,總產量897.29萬噸,分別較1999年擴大139.41萬畝、增加145.72萬噸。其中,蔬菜面積188.87萬畝,總產486.74萬噸,分別較1999年擴大33.27萬畝、增加80.56萬噸;保護地蔬菜12萬畝,生產各類鮮細菜60萬噸;工業番茄20萬畝,100萬噸,分別較1999年擴大3.63萬畝,增產34.52萬噸。果樹面積達到338.26萬畝,總產154.25萬噸,分別較1999年擴大94.68萬畝,增加17.83萬噸。西甜瓜種植面積86.22萬畝,總產156.3萬噸,分別較1999年擴大7.83萬畝,增加12.81萬噸。全區發放蠶種23萬盒,總產繭3354.2噸,全區總產蜂蜜3061噸。全區花卉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值2319.5萬元。藥材種植面積32.96萬畝。 優質農產品比例增大,品種結構優化。據統計,2001年優質農產品面積比上年增加365萬畝。其中,優質稻谷增加1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增加126萬畝;優質專用大豆增加15萬畝。北疆、東疆除工業番茄外,紅色產業、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呈現繼續擴大趨勢,蓖麻、花生、中草藥、胡蘿卜等面積也有所擴大。種植業布局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十五”計劃中的四個開發帶初步形成。
農業產業化發展:自治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積極推進“訂單農業”,“訂單農業”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增大。積極貫徹農業部等八個部委制定的關于扶持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政策,引導、培育、支持各類龍頭企業開發產品、開拓市場,帶動本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去年有三家企業被審定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并獲得了信貸優惠。培育市場流通新主體。全疆經作協會成立并開展工作,糧經等各類專業協會、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經紀人、專業批發市場正在成為市場流通新的主體,市場流通新格局正在形成。全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體上全面啟動,呈加快發展趨勢,建成了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有一定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番茄、甜菜、胡蘿卜、紅花、辣椒、葡萄、枸杞、彩棉為原料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開始帶動全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從區域上看,已由天山北坡經濟帶向全疆發展;從產品結構上看,已由特色產品向大宗農產品擴展,糧食、棉花產業化經營已見雛形。
1978年至2004年,全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71.11億元,建成投產了一大批對新疆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水利建設成效顯著,以克孜爾水庫、和田烏魯瓦提水利樞紐等為代表的一批現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滲工程的建設,使全區的引水量、水庫庫容量和有效灌溉面積迅速增加。到2004年已建成水庫487座,總庫容達到78.06億立方米,總灌溉面積達到4249千公頃。
- 上一篇:2006年新疆農業全面豐收
- 下一篇:棉花產值幾乎占新疆農業半邊天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